金融業標準是金融業健康發展的技術支撐,是金融業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基礎性制度。人民銀行等五部門聯合發布《金融業標準化體系建設發展規劃(2016-2020年)》,分別針對產品、基礎設施、統計和監管風控重點實行標準化體系建設
近一段時間以來,防控金融風險、保障金融安全已經成為經濟金融發展過程中一項至關重要的任務。準確判斷風險隱患是保障金融安全的前提。目前,金融體系中出現某些風險點的原因之一,就是在分業監管體制下,不同類型機構開展同類業務的行為規則和監管標準不一致,在個別領域甚至存在空白。
金融業標準是金融業健康發展的技術支撐,是金融業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基礎性制度。近日,中國人民銀行等五部門聯合發布《金融業標準化體系建設發展規劃(2016-2020年)》強調,圍繞統籌監管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,統籌監管金融控股公司和重要金融基礎設施,統籌負責金融業綜合統計,防范化解金融風險,加強重點標準研制和實施。
滿足金融創新需求
當前,金融業創新加速,新業務、新產品、新服務、新渠道、新的運營方式不斷出現,云計算、大數據等新技術得到廣泛應用,銀行、證券、保險等主流金融業態借助金融科技持續快速發展,以互聯網企業為代表的新興金融業態不斷涌現。同時,新技術也帶來了新風險。當前金融信息安全形勢嚴峻,新型電信網絡詐騙問題突出。
人民銀行金融穩定局局長陸磊指出,當前金融監管存在兩大短板。其一是針對金融控股、實業企業投資金融業和交叉性金融業務監管仍然存在空白。對同類資產管理產品監管尺度不一且存在不合理監管競爭。此外,監管部門重發展輕監管,缺乏統籌協調、數據信息不共享、執法不嚴等制約了系統性金融風險應對。其二是非法集資監管短板。非法集資升級包裝為理財產品,組織結構愈加嚴密。
金融創新對金融業標準化提出的新挑戰,需要制定相應標準,配套制度與監管,規范市場秩序、保障信息安全、提高市場效率、增強信息透明度,更好地滿足全社會對金融創新的需求。
他山之石,可以攻玉。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后,為了防止危機重演,部分國家推廣了全球法人機構識別編碼(LEI),提升了金融體系的透明度。LEI為每一家參與金融交易的法人機構分配唯一身份識別編碼,并制定了標準化的數據報送準則。交易各方須嚴格按準則及時提交并更新相關信息,任何獲得LEI編碼的法人機構都可以獲取其交易對手的相關信息。LEI打破了銀行、證券、保險等傳統金融子部門之間的界限,使跨部門風險的穿透式監管在技術上變得可行。
另外,隨著我國經濟深度融入國際經濟,金融業雙向開放水平將不斷提高,我國金融機構將加強海外布局,完善全球服務網絡,國內金融市場也將進一步提高對境外機構開放水平。金融業雙向開放,也需要我國更加積極地參與或主導國際金融標準的制定,深度參與全球金融治理,提高我國在全球經濟金融治理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。
建設瞄準四大重點
針對目前存在的金融風險隱患,《規劃》提出,金融業標準化工作的主要任務之一,就是建立新型金融業標準體系。
具體來看,建立新型金融業標準體系,要科學劃分金融業強制性標準和推薦性標準,優化完善推薦性標準布局,在涉及金融安全等方面,探索制定若干強制性標準。加快金融基礎設施標準化建設。重點研制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和金融控股公司監管、重要金融基礎設施監管、金融業綜合統計、金融風險防控等需要加強多部門統籌協調的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。
金融業國家標準、行業標準建設有四大重點。分別針對產品、基礎設施、統計和監管風控。
在金融產品與服務標準方面,要統籌制定資產管理等跨市場交叉性金融產品標準。制修訂網上銀行、銀團貸款、綠色信貸等銀行業標準。針對金融監管與風險防控標準,《規劃》提出了統籌制定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、金融控股公司和重要金融基礎設施的監管和風險防控標準。加強金融科技的監管和風險防控標準研制。
人民銀行金融監管協調辦公室副主任茍文均認為,目前金融基礎設施的建設和管理分散,缺乏統籌協調,而且場內與場外、不同金融基礎設施之間互聯互通不暢,信息登記系統也處于分割狀態,給監管帶來了困難。
對于金融基礎設施標準,《規劃》提出要統籌制修訂支付清算、金融資產登記托管、銀行間市場、征信、反洗錢、網絡和信息安全等重要金融基礎設施標準。構建金融大數據標準體系。探索數字貨幣的技術標準和管理規范。制修訂銀行業、證券期貨業、保險業的數據模型、信息交換、信息系統、軟件測試等信息技術標準。制修訂人民幣真偽鑒定等印制標準。
在金融統計標準方面,要統籌建立覆蓋所有金融機構、金融控股公司、金融基礎設施、各類投融資行為、互聯網金融和跨境金融交易的金融業綜合統計標準體系。重點制定資產管理產品統計數據元等金融業綜合統計標準,制修訂存款分類、貸款分類、保險統計信息分類、理財與資金信托統計等銀行業、證券期貨業、保險業的統計標準。
茍文均建議,在資產管理產品統計監測方面,可借鑒國際LEI經驗,研究制定資產管理產品代碼唯一的統計標準,統一產品標準、代碼、信息分類、數據定義和數據格式,逐只產品統計基本信息、募集信息、資產負債信息和終止信息,實現逐層識別。建立統一的資產管理產品信息登記系統,直接全面收集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產品的發行和交易數據,實現資金鏈全流程的監測統計。
另外,《規劃》還提出,要實施互聯網金融標準化工程。制定信息披露、數據統計、信用信息共享、消費者權益保護等互聯網金融行業管理類標準。適應普惠金融和移動金融發展的需要,制定互聯網支付、網絡借貸、股權眾籌融資、互聯網基金銷售、互聯網保險、互聯網信托、互聯網消費金融等互聯網金融產品與服務類標準。制定互聯網金融領域網絡安全、信息交換、身份認證等技術標準。